全礦井綜合自動化管控平臺采用的操作模式和維護方式

時間:2025-09-03 11:06:41  作者:聖能科技 浏覽次數:

在礦山邁向智能化、高效化、本質安全化的征程中,全礦井綜合自動化管控平臺扮演着核心樞紐的角色。它如同礦山的“神經中樞”,將分散的各子系統數據彙聚、融合、分析,實現對井下環境、設備運行、生産流程等全方位的感知、監控、調度與管理。其高效、安全的操作模式與先進的維護方式,是保障平臺持續穩定運行、發揮最大效能的關鍵。

 

核心操作模式:集中、智能、安全

全礦井綜合自動化管控平臺的操作模式設計緊緊圍繞着“高效指揮、精準控製、安全可靠”的原則,主要體現爲以下三點:

1.集中調度: 在位於地面調度指揮中心的統一操控界面上,調度員可以獲取全礦井實時的、全局性的生産運行態勢和安全狀態信息。基於這些信息,調度中心能夠對全礦的生産任務(如采掘、運輸)、設備啓停、能源調配(如通風、排水)、應急處置等進行統一、高效的指揮與協調,避免了傳統分散調度模式下的信息孤島和響應滯後問題。

2.集中監控: 它將所有接入子系統的關鍵運行參數(如設備狀態、環境參數、生産數據、能耗指標、人員位置、視頻畫面等)進行實時采集、處理、存儲,並以圖形化、可視化的方式集中展示在大屏幕上。調度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隨地“一覽無餘”地掌握整個礦井的運行脈搏,實現對異常情況的及時發現與快速識別。

3.調控分離: 平臺強調“監”與“控”的適度分離或權限分級管理。

l 監控層面: 平臺提供全面的狀態監視、數據采集、分析報警功能,所有授權人員均可查看。

l 控製層面: 對關鍵設備或流程的遠程控製操作權限通常進行嚴格管理。常規操作可由調度中心在平臺界面上執行;而涉及重大安全或生産流程變更的關鍵控製指令,則需要更高級別的授權或結合現場確認。這種分離有效降低了誤操作風險,增強了整體系統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。

 

先進的維護方式:人機協同,高效可靠

平臺的維護方式與其智能化程度緊密相關,旨在保障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的同時優化人力資源配置,主要模式包含:

1.有人巡視: 目前仍是重要的基礎保障方式,尤其對於關鍵設備節點和平臺軟硬件本身。

硬件維護: 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平臺的核心服務器、網絡設備、操作站、後備電源等硬件設施進行現場巡檢,檢查運行狀態、清潔除塵、緊固接線、評估設備健康度,執行預防性維護計劃。

軟件與數據維護: 包括系統軟件的日常檢查、日誌分析、補丁更新、數據庫維護(如備份、優化)、系統配置核查、用戶權限管理等。這些工作通常需要專業人員定期在平臺所在機房或控製室進行。

子系統關聯設備維護: 雖然平臺集成數據,但其依賴的現場傳感器、執行器、通信基站等仍需維護人員定期下井檢查、校準、維護。

2.無人值守: 代表了智能化運維的發展方向,在自動化程度高的區域或特定設備上逐步實現。

遠程診斷與維護: 平臺強大的自診斷功能和遠程訪問能力是其支撐。運維人員無需親臨現場(尤其是不易到達或危險區域),即可通過遠程連接登錄平臺,查看設備狀態、分析故障日誌、下載運行數據、進行初步診斷甚至執行部分軟件層面的修複操作。

智能預警與預測性維護: 平臺基於大數據分析,能夠實時監測關鍵設備運行參數的變化趨勢,對潛在故障進行智能預警。維護人員依據預警信息,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安排維護計劃,變被動搶修爲主動幹預,實現預測性維護。

自動化巡檢(輔助): 結合視頻監控、機器人巡檢、AI圖像識別等技術,可在部分區域實現對設備外觀狀態、環境參數的自動化檢查,減少人工現場巡檢頻次。

 

全礦井綜合自動化管控平臺通過“集中調度掌控全局、集中監控洞察細微、調控分離保障安全”的創新操作模式,重塑了礦山生産指揮與控製的方式。同時,“有人巡視夯實基礎、無人值守引領未來”的協同維護方式,則爲平臺的持續穩定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。這套“軟硬結合、人機協同”的體系,不僅是礦山智能化建設的核心成果,更是推動礦山實現安全高效、減人增效、轉型升級目標的強大引擎。

Copyright 徐州聖能科技有限公司
版權所有